网上科普有关“与朱元思书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与朱元思书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消失了,天和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任意让船向东或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全部是奇异山水,在世上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色。 水都是青碧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到底,没有阻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绿茂密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竞相向高处和远处生长,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叫个不断。(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字词翻译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与朱元思书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 求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一课文言文翻译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3.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与朱元思书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1 18:27:50 [《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
(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唳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
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
从,顺,沿。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作动词,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邈,远。
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唳(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
戾,到达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史事,这里指在仕途上苦心经营。 (31)窥。
4. 八下语文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净尽,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我的船)随水流漂浮移动 ,任凭(小船)一会向东,一会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着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流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的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宋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特。绝:极。
(9)皆:全;都。
(10)缥碧:青绿色。
(11)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2)急湍:湍急的水流。
(13)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4)若:好像。
(15)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快马。
(16)寒树:耐寒常绿的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的树。
(17)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8)轩邈(miǎo):高远。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9)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20)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1)激:冲击。
(22)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3)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4)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5)千转(zhuàn):长久不停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6)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7)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8)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29)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30)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
(31)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枝。 蔽:遮蔽。
(32)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4)日:太阳,阳光。
5.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与朱元思书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1 18:27:50 [《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
(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
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唳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
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
从,顺,沿。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作动词,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邈,远。
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唳(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
戾,到达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史事,这里指在仕途上苦心经营。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
6. 语文八年下册文言文与朱元书的现代文与朱元思书
现代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而,任意东西。从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流比箭,猛浪如果跑。
两岸的高山,都生寒树,依仗权势竞争上,互相轩邈,争夺高直指,形成了无数的山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和谐。蝉是千转不完,猿就百叫无绝。老鹰飞天的人,望峰休息心;经纶世务的,窥谷忘返。横枝上遮蔽,在白天也像黄昏;稀疏的枝条交相辉映,有机会见到太阳。
7. 八下语文《与朱元思书》1.(1)写出了水的澄清与湍急 分别以动态和静态描写(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树之奇 山之势 山之音 山之力 林之密
3.山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清和水急的特点 山林树木之美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文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与朱元思书》全文翻译
译文
怀禅微刻《与朱元思书》没有一丝风,烟雾也消失了,天和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任意让船向东或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全部是奇异山水,在世上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色。
水都是青碧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到底,没有阻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绿茂密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竞相向高处和远处生长,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叫个不断。(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3)净:消失。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顺,随。
(6)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7)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8)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绝:极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缥:青白色。碧:淡绿色。 缥碧: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急流的水。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奔腾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向高处伸展。邈,远,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译为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6)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7)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8)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29)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0)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1)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2)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
(33)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4)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5)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6)见:同现,显现。日:太阳,阳光。
古今异义
①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②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③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④穷:古义: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⑤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⑥窥:古义:看,观察,侦探。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⑦东西: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船只。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贻诗中就已经说过“群乌幸胙余”。快到乾道元年,乌鸦忽然不来了,现在一只也找不到,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把船停在清水洞,洞很深,后洞在山的那一边,只是洞内很昏暗,水在中间流过,很少有人能进去。天旱时求雨,很灵验。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5.议者:议论的人。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庐: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不可悉见:谓从江上远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苏辙《巫山赋》说:“峰连属以十二,其九可见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纤丽奇峭: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
8.“宜为”句:谓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宜,应该。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转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丝竹之音:指优美动听的管弦音乐。
11.达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这是关于巫山神女的另一个传说。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即本文所说的“符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13.是:这。
14.天宇晴霁:天空晴朗。
参考资料:
1. 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仅为书信节录)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坐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在天下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绿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令人感到寒意的树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则久久的鸣叫不停止,猿则久久地啼叫不停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仅为书信节录)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2)俱:全,都。
(3)净:消散尽净。 (4)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6)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
自:从。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7)寒树:耐寒常绿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8)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邈,远。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拍打。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澈。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27)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28)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见:看见。日:太阳,阳光。
2. 与朱元思书翻译 简单点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译文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船)随江流飘荡 ,任凭(小船)向东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这些)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到底。
水中游动着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流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这些高山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泠泠发出声响;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山上的猿一声接着一声。
(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3. 古文与朱元思书的译文《与朱元思书》原文与译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4. 与朱元思书逐句翻译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3)净:消散尽净。 (4)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6)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
自:从。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寒,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18)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
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拍打。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澈。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6)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
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鸟鸣声。
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绝:停止。 (28)鸢飞戾天;出自《经·大雅·旱麓》。
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窥:看 。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相互。 (35)见:看见。
日:太阳,阳光。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zhuàn),意为鸟婉转地叫,此处指蝉鸣声。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意为返回。 ③有时见日 见:通“现”意为显现古今异义 ①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5. 《与朱元思书》原文加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6. 《与朱元思书》的翻译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7. 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1.(1)从——任凭
(2)反——流连忘返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3.(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的特点:清、急。山的特征:奇、异。
4.意思:用像高飞到天上的鸢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管理世俗之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8. 《与朱元思书》翻译(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其间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
(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9. 古文与朱元思书重点词的解释《古文二则》《与朱元思书》《诗词六首》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温梅开
课堂点击 《与朱元思书》全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文主要写作者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的观感,它将本人的身心感受寄予景物描写中,简洁明快,清新悦目,于骈文中见作者潜词造句之功底,虽传承了魏晋士大夫的文见,但在那个时代倒也耳目一新。
此文构思严谨,层次分明,作者从合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的独特之处。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了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增添了青山绿水的妙趣,而且给人无尽的美好感受”。最后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是作者心与大自然的融合,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用“横柯”、“疏条”紧承上文的“寒树”,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意,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
字词句段 佳句赏析
1、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赏析:句中“之”,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到”,“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即“秀才”,“谒”的意思是“拜见”。该句可译为“他在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所举”“茂才”“暮夜”送金,收了别人也不知道,杨震断然拒绝,更能反映杨震的廉洁自律。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赏析:“甚箭“,可译为“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奔”,马一般的飞奔。全句的意思是:急湍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狂奔的马群。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赏析:剪也剪不断,越梳理越乱的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秋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让任感到“离愁”就像一团乱麻盘绕纠缠着作者,而无法解脱。把离愁的特点极其形象地写了出来,成为写“离愁”的千古名句。
关于“与朱元思书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慕梅]投稿,不代表友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iukai.com/cshi/202504-2219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友开号的签约作者“慕梅”!
希望本篇文章《与朱元思书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友开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与朱元思书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与朱元思书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没有一丝风,烟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