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内容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内容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 | 叶伊嘉
1、
邻居的小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明明记得他不过是襁褓中的婴孩,什么时候就长大了;小学就读的学校也早已改头换面,没了原来的丁点儿痕迹;街道两旁的树木,不知何时进了木材厂,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小树苗。
什么时候熟悉的事物不在了?我的记忆还停留在昨天,可是昨天已太遥远。
如今,零零后都开始叫嚣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岁月真的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二十几岁的年纪,苍老应该是一件还算遥远的事情。
然而残酷的现实总会给人当头一棒!
2、
2014年10月,郑州电视台一位女主播患癌去世,年仅二十六岁;歌手姚贝娜患癌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又看到腾讯推送的十九岁抗癌女孩离世,她们年龄的数字真是触目惊心,如若缺失了健康,所有的一切便没了价值。
年轻时,每天过日子可以用挥霍来形容,因为自以为年轻就是资本——我年轻,我骄傲,来日方长,错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假如明天失去,还有后天,还有将来。
忽而想起读过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两个世界的边缘不过是生与死的边缘,作者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职业病人,从小到大,相伴左右的就是医院的药水和无尽的病痛,不知道接过了多少次病危通知书,但是他高傲的活着,尽管最后难逃悄然陨落。
与《花田半亩》的作者田维相比,二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如花的年纪,不幸身染重疾,勇敢地和疾病作斗争,而最终又黯然离世的年轻人。
3、
其实我不大喜欢读这样的书,因为气氛太压抑,虽然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都成了幸福人,让我们感叹要学会珍惜当下的生活,为自己能够安然活于世而欣欣然,但是我总觉得年纪轻轻就整天想些生死这样严肃的问题,并非一件好事。
本该是朝气蓬勃享受生活的年龄,却如老年人般整日担心,暮年的清冷凋落提前到来,如花的年纪带着苍老的脸,未免有些让人惆怅。
当今自杀的人数不断攀升,学习成绩不好、工作难求、老师教育、父母批评、朋友无心的玩笑,甚至家里的二胎、路人无意间的一个白眼,都成为了结此生的借口。
生命在他们的眼里一文不值,可有可无,生命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是有去无回的旅行,潇潇洒洒地上路,背后留下的只有惋惜和叹息,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万般无奈。
我常常想那些自我了断的人,从高楼纵身一跃的瞬间,是不是就已经后悔了?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跳河跳海的在面对救生人员的一刹那要死死抓住不放手呢?
求生欲望空前强烈,和死神近距离的接触或许才让他们开始深深留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还是用十年后的理论,可是年少气盛,又怎么能够轻易沉住气,倘若再成熟一点,也会为自己今天幼稚的行为苦笑吧,尔后留下一句当时年少太轻狂。
只是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试图用十年后的自己来审视现在的问题。不想说些什么心灵鸡汤类的话语,道理每个人都懂,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遇到问题处理方式和能力也大相径庭,但是无论如何,生命都不容藐视,坚持走下去,留给世人一个明媚灿烂的微笑,在微笑的一刹那,也许所有的不痛快就烟消云散了呢?
4、
我有一个四川籍的同学,听她提起过关于汶川地震种种,绝对的亲身经历。她说,那天地震来临的时候,他们向外冲,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次觉得死亡距离自己这么近,她说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样的场景,站在校园空旷地带,吓得浑身发抖,几个同学抱在一起,哭着说活着真好。
在新乡时,我们谈论过如果有一天在这里遇到大地震怎么办,然而,她只是淡淡一笑说我不怕,也是这样一种经历,让她对生命报以敬畏。活着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经历了那样的大地震,与之相比,其他皆是浮云。
高中时,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意外身亡,听家里大人说起时还难以置信,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或许是因为这个人是身边熟悉的人,才会觉得这么震撼,真的是世事无常,下一秒发生的事情当真是没有人知道也是不可预测的。
高中语文老师说起她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元旦之前自杀了,父母伤心欲绝,到学校处理过后事,几天后,学校班级依旧举办兴致盎然的新年晚会,除了她的父母,没有人会因为世界上缺少一个她而变样,还是那句话,离了谁,地球照样转,这样的选择又是何必呢?
5、
偶尔觉得生活无望时,便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童年时的我,有一次差点走丢,爸妈找到半夜给我找回来了,假如那一次我没被找回来,不一定在哪犄角旮旯里呆着呢,后怕,虽然那个时候的我面对接下来的无知和恐惧,除了嚎啕大哭无能为力。
还有一次,出了一次小小的事故,被盖在翻倒的车子下面,就是那么幸运,车子没有砸到我,我恰巧被盖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毫发无损,是上帝太嫉妒故意给我惊吓的么?
九六年的时候,黄河发水,我家没被淹,尽管住的地势高,但是房子后面全是水,学校也被淹没了,整个一水中小岛,我和爷爷还有哥哥躲出去避难,在路上看到好多逃难的人们,还有在高处搭起的简易帐篷,以至于后来人们谈论起九八年那场洪灾,我都要插一句明明是九六年的大水,因为经历,所以深刻。这些坎坷的经历一度让我为自己惋惜,反过来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吧。
6、
幸福的人大都相同,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
现在的综艺节目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勇士,他们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与自己的不幸作斗争,在导演的安排下,主持人以及当事人煽情的诉说下,惹的席下观众眼泪汪汪,我不否认自己也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只是现在每每看到电视里有这样的镜头,我是绝不会多停留一秒,特别是那种后天因为生活习惯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而沾染疾病的,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有些危险也确实是可以避免的,不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这一遭,尽管感人,太过沉重。
人的一生终究还是要走向死亡,我们的终点都一样,生而为人不容易,能够好好活下来更不容易,来世间走一遭,众生皆苦,死后方能长眠,何不趁着有生之年,绽放光彩?
最后用普希金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你》作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所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从现在起做个幸福的人。
“阅读启迪人类的智慧,阅读带来世界的光明!”昨天,4月23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晚上,央视一套举办了首届年度好书推介盛典,共有25部年度优秀图书向观众推介。写完作业,妈妈特例让我看了这个有意义的节目。
由于是从半中间看的,当我看的时候正好到推荐到《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一本书,它的的作者叫程浩,是一位已故的二十岁残疾小伙。程浩1993年出生后,他便没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但他还是坚持到2013,为自己挑了20岁生日礼。他从没有上过学,短暂的一生都是在轮椅和病榻上度过的,但他却没有虚度一生,程浩把这种对待生命的乐观和认真的态度用在了读书学习和写作上。很多网友问他,你读书能做什么?程浩老实地回答:“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我觉得这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在程浩去世以前,从没有上过学的程浩规定自己每天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读书带给了他很多,读书让他思考,思考给了他思想,让他想去创作。近几年,他坚持每天更新微博并写一篇日记,每周写一篇杂文。这些文章为他带来了很多粉丝和好友。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当她的妈妈带接过那沉甸甸的奖杯时,说的一句“孩子你的愿望实现了,妈妈为你骄傲!”的话语时,让在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我和妈妈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程浩是不幸的,但它又是万幸的。因为他有一位一直陪伴在身旁的妈妈,还有阅读和创作带给他的快乐和对生命的思考。他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他先知先觉地想好了自己的书名——《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选好了自己葬礼上的曲子——汪峰的《美丽世界的孤儿》。虽然他不是张海迪阿姨那样的励志典型,也不是史铁生老师那样的文学大家,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病人”。他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那就是,阅读,能让人头脑充实、心灵丰盈,让人生得以拓展,让生命因此不朽!
这也许是第十九届世界读书日央视一套节目为什么推荐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本书的目的。
那么,伴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之余,习惯性地翻开自己喜欢的书,细细品读,感受书香的宁静,倾听智慧长者,诉说生命的意义……
关于“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内容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鸢尾花飞]投稿,不代表友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iukai.com/cshi/202504-2170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友开号的签约作者“鸢尾花飞”!
希望本篇文章《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内容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友开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内容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内容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