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短短17年市值就能超越丰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短短17年市值就能超越丰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汽车之家 新能源]? 超级播报,每周都有料。本周汽车圈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发生地球的另一半,随着本周三美股开盘后,特斯拉股价一度涨幅至1000美元/股以上,且市值也进一步攀升。截止当日美股收盘前,特斯拉汽车的市值已经超越丰田汽车,坐上了全球汽车公司中的“头把金交椅”。那么该公司能够成为殿堂级的汽车企业,到底是因为时代的推波助澜,还是由于马斯克的神操作换来的丰硕成果?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话题跟大家一起聊聊特斯拉——这家看似“剑走偏锋”,但又成功上位的车界新巨头。
而特斯拉在本周不仅仅是在股价和市值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在近日公布的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中,特斯拉的Model 3喜提“头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这个年轻品牌的强大。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来回顾一下近期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挖一挖其中的看点。
回顾今年特斯拉在股市中的表现,其市值一直在不断增长中:2020 年 1 月初,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的总和:2020 年 1 月底,特斯拉市值超越大众汽车,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车企。之后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特斯拉的在本周三,也就是美国当地时间6月10日,再次迎来了一个里程碑事件——股票价格突破1000美元/股,且市值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那么在一年前,被大量评估公司质疑,存在诸多问题,且股价一度从300多美元一股跌至176美元的车企,究竟如何做到咸鱼翻身,乃至超越丰田的呢?其实,还是要从今年特斯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说起。
2020年Q1的特斯拉财报会议上,当埃隆·马斯克和特斯拉CFO宣布特斯拉下一代超级工厂Terafactory时,这一可能是持续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大决策之一。而且,下一代的超级工厂,其产能要比现在的Gigafactory提升30倍。从工厂的命名中,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Gigafactory中的Giga来自电功单位 GWh(GigaWatt-hours),指以 100万kWh为产能单位的超级电池工厂。Terafactory中的Tera,来自电工单位TWh(Tera Watt-hour),指以1亿kWh为产能单位的超级电池工厂。很难想象,在未来这个新一代超级工厂建成之后,特斯拉是否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电动车帝国”。
其实,动力电池的产能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特斯拉,使其不能迅速的扩张。同样,也牵绊着该公司不能推出搭载更大容量动力电池的产品,比如接二连三跳票、延迟交付的纯电动卡车Semi。毕竟,目前的动力电池产能,对于整个特斯拉产品线来说,也只有大约11天的库存冗余。如果将搭载大容量动力电池的Semi投产,可能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会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严重影响乘用车的下线量及交付量。这也就使得特斯拉对电池工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那么Terafactory的打造计划,也就孕育而生了。当新一代的超级工厂建成后,特斯拉无疑将进入一个相对舒适的发展期。
此外,上海工厂投产以及德国柏林工厂的建设,也在影响着特斯拉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在这个全球汽车行业不景气、所有车企都在收缩的大环境下,该公司依然在扩张、在全球布局。今年5月特斯拉柏林工厂开工建设,6月上海工厂二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这样毅然决然的快速布局决策,目前来说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在这样做。纵观该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位于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这两家工厂,无疑是两颗非常重要的棋子。
那么在全球产能方面,目前完成产线扩张之后,美国加州工厂Model 3和Model Y的合计产能将达到50万辆,Model S和Modle X产能为9万辆,其美国工厂总产能是59万辆。而上海工厂负责国产Model 3的一期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10-15万辆;规划生产国产Model Y的二期工厂,待2020年底完工后,同样也能够为特斯拉提供10-15万辆的年产能。而德国柏林工厂预计将实现10-15万辆Model Y的年产能。所以,在2022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的3座工厂在“火力全开”的状态下,将拥有超过100万辆/年的产能,虽然与丰田汽车在全球产能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呈现出追赶的态势。
还有就是在智能化方面,特别是自动驾驶业务,这一直是特斯拉的核心业务之一。而目前该公司在Autopilot上取得成果,要归功于被誉为Autopilot灵魂人物的特斯拉人工智能高级总监Andrej Karpathy。由他统领研发的特斯拉Autopilot全栈式深度神经网络,将软件的实质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使其成为一个像人一样能够“学习并使用工具”,而不再是仅仅通过已编写好的程序进行条件判定的程序。
这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拥有深度神经网络之前,自动驾驶系统不仅只能判定工程师编写好的各种预设条件,还要依靠高精度地图才能达成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的基础条件,而高精度地图的更新和维护又是一个成本极为高昂的投入。这就是导致汽车巨头,如大众和福特、奔驰与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联盟的原因之一:依靠传统的软件工程路线打造自动驾驶,其综合投入都大大超出了某一家公司能够承担的上线,行业巨头也不例外。
当深度神经网络登场之后,基于这种软件技术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大幅降低或完全去掉“人为设计”这个环节,直接将感知的传感器及车辆的原始数据输入深度神经网络,并通过神经神经网络直接输出结果到执行机构,如加速、转向和刹车机构等。系统输出的体验更接近于人的驾驶习惯。这也使得研发过程中,不再需要庞大的资金和团队,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可以“单打独斗”的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与迭代。
此外,马斯克在其他领域的成功,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主角光环”的连锁效应,特别是最近SpaceX最新的载人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发射,在全球观众的注视下,载着两名宇航员还有一只恐龙玩偶前往国际空间站。虽然人类航天发展到今天,将人类送出地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SpaceX是第一家商业化的私营航天公司,而改写这一历史的人正是马斯克。这一壮举,也影响了他领导的所有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当然也包括特斯拉。
虽然,目前在产销量方面,特斯拉还不及丰田,但是从其综合实力来看,包括全球的战略布局、技术研发乃至马斯克在其他领域获得的成功,都是助力该公司登上全球市值最高车企宝座的催化剂。
超级播报点评:
用一句玩笑话评价马斯克可以说是“不想上太空的CEO,不是好的车企老板”,当然,这只话也只是调节一下气氛,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火星移民计划”的远大梦想而前行着。但是,马斯克对于特斯拉的来说也起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毕竟在建设电池工厂方面,还是很有远见的,但其决策也很大胆,毕竟以目前的全球市场来看,还没有达到以1TWh为计算单位的体量。不过,出于未来市场战略的考虑,马斯克还是选择了未雨绸缪。而对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方向,特斯拉也是把握的比较精准的,而且也在自动驾驶方向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线,这也为其能短短的十几年间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奠定了比较殷实的基础。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合格证产量数据来看,2020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67352辆,同比下跌30%,主要还是受汽车市场低迷的大环境影响;环比上升4%,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国疫情的逐步缓解,各家车企逐步复工复产,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有小幅回暖的迹象。在数据排行中,特斯拉Model 3以1.1万的成绩位居榜首,且超出了位列第二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埃安S)两倍还要多,差距十分悬殊。
广汽新能源Aion S(埃安S)
2558
2400
2243
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复工,国产Model 3的产量也开始恢复,加上之前停产阶段积压了一部分没有交付的订单,所以特斯拉就将工厂的生产节奏提升至高负荷状态,这也造就了5月11499辆的傲人成绩。而其数量还超过了5月产量中从第二名到第四名,这三款车型的总和。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比较高的产能状态,也可以看出特斯拉在管理方面一定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其实这也为该公司能够在市值上超越丰田埋下了伏笔。
此外,从数据中看,纯电动车型的产量还是占到了绝大部分,这还是与政策的影响有所关联。不过,随着4月2020年补贴新政的发布,各家车企为了能够使其产品价格维持原有水平,均推出了保价计划,从而刺激产销量。从以上罗列的这些保价政策,再结合5月份的产量来看,有一些车型确实跻身前十之中,还是有一些效果的。
不过,采取了相对比较行之有效措施的车企还要是要看特斯拉,在新版补贴政策公布一周之后,为了应对新政中“售价30万元以上的产品不享受任何补贴”这一条,直接将中国制造Model 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基础售价调整为29.18万元,根据此基础售价计算的补贴后售价为27.155万元。这次调价,在5月的产量中,确实看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通过榜单也不难看出,造车新势力依然有着较好的势头,在榜单中蔚来ES6、威马EX5以及理想ONE占据了三个席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造车新势力旗下的产品,在市场接受度上有着不错的表现。
超级播报点评:
虽然我们是从产量数据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渐回暖,但是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整体还是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但是特斯拉依然保持着比较高的产量水平,当然这也与其订单数量以及整体实力息息相关。(文/汽车之家 许博)
特斯拉首次宣布股票拆分计划 股价盘后大涨6%
本文写在疫情肆虐全球之时,2020年的经济走向,相信很多人的沮丧跟我差不多。世界性的疫情让"停摆"成了热词,"大衰退"几乎已成定论。然而,2020年6月10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汽车圈儿,特斯拉的股票单价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其也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尽管后来股价有所回落,丰田也就此事件颇有微词,但无容置疑,特斯拉作为未来的代表,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所在。
作为一家新创不到二十年的车企,特斯拉上市十年,最高股价较最初的发行价17美元已经上涨了60倍,市值也一路超过福特、通用、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传统车企,现在又无限逼近市值最高的车企丰田。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下跌了4.6%和11%,特斯拉股价却累计上涨了121%。这,应该就是"新能源=未来"的力量吧。
然而正当这个消息轰炸互联网的时候,中国的两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却在关于"电池针刺实验"展开口水战,要知道它们可是国内动力电池的TOP2企业,而"口水战"因何而起,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理解呢?今天来简单扒一扒……
"口水战"突发,背后角力的重点在哪里?
事件的起因是,"3月29日,'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展示了一段不同动力电池的针刺测试对照视频,包含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与刀片电池的对比针刺试验,结果刀片电池取得"完胜"。视频显示,在针刺测试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甩出三元电池n条长安街。很明显,这个视频被指针对国内三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
5月11日,宁德时代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曾毓群回应提问时表示,公司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有通过针刺测试,在电芯级别、模组级别、系统级别都有领先的安全特性,这显然是在回应一个多月以前比亚迪发布会上的"针刺实验",业界也就此闻到了火药味,而比亚迪方面的回应则是,高层在朋友圈发出的战书:不服来扎!
5月21日,微博认证汽车博主的"小鱼锂电",用购买来的宁德时代8系和5系的三元锂电池,按照GBT?31485-2015的行业标准做了针刺实验,均出现了剧烈的自燃现象。而且这位博主产生质疑,当钢针刺入电池之后,电池的鼓包和剧烈燃烧,视频显示,电池出现鼓胀并伴随剧烈燃烧。瞬间,网上舆论一片哗然。
5月22日-25日,坐不住的宁德时代,连续三天发布微博,从电池包外壳的安全性、三元电芯针刺安全测试,以及动力电池标准,回应了外界对三元电池安全性的质疑。
该视频中,宁德时代用三元电池包做穿刺,结果测试中钢针折断。宁德时代表示,针刺试验只是模拟电池失效并自然的测试之一,况且实际使用中,真正遇到针刺情况的几率极小。做好电池包整体防护,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更为重要。相比铁锂电池,三元确实更易燃,但公司有成体系的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弥补这一"先天劣势"。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站出来替宁德时代说话,比如这位叫@David工科男的博主。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常用电池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国内主打上述两种电池的分别是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关于"针刺测试",宁德时代方面认为,技术上电池包层面有更优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单体电池针刺测试的实际需求不复存在。比亚迪方面则认为单体针刺实验不能避免热失控,成组或整包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那么,什么是针刺实验呢?
电池安全事故多是因为发生了热失控,而热失控有很多诱发因素,"针刺实验"就是来模拟这些热失控诱因的一种方法,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严酷的一种热失控测试方法。如上图,"针刺测试"是将充满电的电池放在一个平面上,用钢针沿径向将电池刺穿。要求测试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是通过测试让电池内部短路,观察电池热失控程度,也是验证汽车电池安全的一项比较严苛的测试方式。比亚迪在发布会上的实验视频,就是要说明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要大幅度超过三元锂电池,于是也就伤及了三元锂电池的生产冠军宁德时代。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在最近一次的国标修订中,"针刺实验"仅被作为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2020年5月12日,国家发布GB3038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测试,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新的要求提出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应提供一个热时间报警信号。
新标准也对热扩散试验给出了两种触发热失控的推荐方法,就电池包或系统中的电池单体,一个是加热触发热失控,另一个就是针刺触发热失控。制造商可以任选其一,也可自行选择其他方法来触发热失控。这意味着针刺触发实验,仅仅作为一个推荐测试标准来验证电池热失控情况。
比亚迪为啥要以"针刺"方式挑起骂战?
所谓"国标删除了针刺实验",事实上是对三元锂电池的友好举动,因为这种材料活性高,通过针刺测试的难度较大,达到分解温度后还会释放氧气,进而会加速高温作用下的连锁热失控。穿刺实验标准对三元锂电池芯来讲,过于苛刻了,而据称在实际使用中很难出现电芯穿刺的情况,因此国标取消了这项测试。
我觉得应该是多方企业政策游说的结果,不必要纠结是不是宁德时代推动了这样的结果,毕竟比亚迪也做三元锂电池。
回归到针刺实验本身,很明显,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此发生的"口水战",其实就是技术流派之争。在不少分析人士眼中,磷酸铁锂电池(暗指比亚迪刀片电池)更容易通过针刺不是因为技术先进,而是因为材料本身热稳定性好,但对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而言,针刺是个挑战,可以说任何一家企业用三元锂的单体电芯做穿刺实验都会起火,但这个挑战并非过不了,比如通过一个安全性更高的电池PACK框架来保护,宁德时代就是通过坚固的电动包框架来保护电芯,而比亚迪选择使用更加稳定的电池材料来保障整个电池组安全性。
还是回到事件的起点——那场"针刺电池"的发布会,比亚迪为何要做这样一个实验?我觉得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强推"刀片电池,进而重新找回几年前自己因为磷酸铁锂而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霸主地位。
因为三元锂电池尽管确实是宁德时代的天下,但也不是说比亚迪就不产了,目前市面上的BYD纯电动车都是装的三元锂电池,何况现场试验还有一块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什么是"强推"呢?比亚迪这是要以"挥刀自宫"的方式彻底和过去说拜拜的节奏!
既然在发布会这样的场合做实验,比亚迪就是想用真实视频的方式来公众印证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如何超群。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强调了路线之争,并称要"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从测试结果看,铁电池获胜: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比亚迪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30-60℃,鸡蛋无变化。
刀片电池,牛在哪里?
不可否认,比亚迪强推刀片电池,目的就是要重构国内动力电池格局。那么,刀片电池究竟牛在哪里,让比亚迪"膨胀"到了这个地步?
首先是价格便宜,能够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的装机成本。此前,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副总经理从表示,刀片电池的成本至少将低于600元/kWh,而之前其"宿敌"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包,成本接近100美元/kWh(约合人民币708.5元/kWh),假设比亚迪将50%的动力电池换为刀片电池,将节省12.8亿元成本。不仅如此,刀片电池在续航方面也可比肩三元锂电池,按照规划,搭载刀片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望达到800km。
而能够得到如此漂亮的结果,刀片电池选择是让空间效率提升到极致的路线。刀片电池之所以得名,其用96厘米、宽9厘米、高1.35厘米的单体,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成组时跳过模组和梁,减少了冗余零部件,形成类似蜂窝铝板的结构,这便是比亚迪的独门秘籍——刀片电池。
为什么我们会把电池做到1米?这是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低的问题,要把电池内部空间利用到极致,过程需要不断增加电池单体的长宽比,并同步解决由此产生的消耗、电路密度及快充问题。相比上一代动力电池,刀片电池的零件数量从1236件减少至756件,不仅体积能量密度有所增长,利用率也由原先的40%增长至60%。
显然,刀片电池减少了三元锂电池因电池安全和强度不够而增加的结构件,从而减少车辆的重量。因此,刀片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虽然没有三元锂电池高,其续航能力却可与主流三元锂电池媲美,也就达到了以更安全的电池材料、更低的成本达到与三元锂电池同等的续航结果,这便是比亚迪关于"刀片电池"的自信所在。
了解到这一步,相比已经打鸡血般推广"刀片电池",打算依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打一场翻身仗的比亚迪,笔者内心还是有些小失望的,首先这个电池结构,当然有其科技创新之处,比如提升体积能量密度等等,但归根到底还是在电池包成组效率上做文章,而非颠覆性的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效率,所以它的技术壁垒性和对于行业的颠覆性,远没有达到"鸡血"的程度。
所以,论战还没结束……
对于新鲜事物,大家往往一开始的思路总是以批判或者质疑为主的,所以"刀片电池"惹来的新话题还在层出不穷,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不高、低温性能差等问题不断被提及,而加入第二轮论战的是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他在微博上质疑刀片电池的低温性能和重量,比亚迪的高层也一一做了回应。所以,这款电池究竟表现如何,还要等到实际装车之后再看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月12日,特斯拉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并宣布了一项股票分割计划,将以股息形式对其普通股进行1:5的分割,目的是让员工和投资者更容易获得该公司的股票。
公告称,截至2020年8月21日的每一名在册股东所持每股普通股都可额外获得4股普通股的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20年8月28日收盘后进行分配。特斯拉股票将于2020年8月31日开始在股票分割调整后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消息传出后,特斯拉盘后股价大涨。截至周二收盘时,报1374.39美元/股,总市值超过2560亿美元。截至目前,特斯拉股价已经飙升了228.54%。
关于“短短17年市值就能超越丰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雁山]投稿,不代表友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iukai.com/cshi/202504-41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友开号的签约作者“雁山”!
希望本篇文章《短短17年市值就能超越丰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友开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短短17年市值就能超越丰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短短17年市值就能超越丰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