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股市看市盈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股市看市盈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们参考股票估值的高低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市盈率,当市盈率较低的时候,我们普遍认为该股没有出现被高估的情况,而市盈率为几百倍时候认为该公司的股价短期可能处于被高估的情况,当市盈率为负数的时候认为该公司的最近的业绩为负数的情况,也就是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按照市盈率的大小去选择公司进行投资后,发现买入低市盈率的公司后,股价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甚至出现下跌的情况,相反一些高市盈率的公司股价走的较好,这到底为什么呢,市盈率到底有没有参考作用,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市盈率的问题,下面我们重点的讲解的市盈率和股价的关系。
市盈率的含义
市盈率(PE)的计算公式是当前股价/每股收益,其实很多投资者看到市盈率后其实不知道的这个估值指标的具体的参考使用收益,为了帮助大家很好的理解市盈率,其他官方的财务使用原理和估值估算办法我们不去分析,而且分析了很多投资者仍旧不能够理解,讲完和没讲效果差不多,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
我们看公司的业绩好与坏主要是参考公司一年的盈亏情况,所以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情况,我们按照一年为一个重要参考周期,每股收益代表目前公司的收益下一股收益情况,比如上市发行100股股份,当年净利润为10元,那每股收益就0.1元,也就是说现在公司每股能够创出0.1元价值,其他的资产等等我们不去考虑,把这些加入后,很多投资者又会变得云里雾里了,要涉及到市净率等,目前我们现在只讨论目前公司的收益的情况。
当公司每股收益0.1元的情况,当前股市比如是5元,按照市盈率计算公式PE=5/0.1=50,如果按照公司净利润每年都是10元,每年创造出0.1元价值,而假定股价也不变后,而我我们投资者也是需要5元购入后,需要50年才能够把这5元的价值全部的赚回来,所以我们这样去理解市盈率后,就变得更为简单了,比如20倍的市盈率,在公司的其他情况都不变的情况下,特别是公司盈利在每年都不变的情况下,需要20年才能够回本。
但我们都知道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每年都不改变的这样的概率较低,所以这就这涉及到市盈率跟公司成长性的关系了,我们发现市场上一些蓝筹股和白马股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而一些小盘股的整体市盈率较高,但这也不代表小盘科技股被高估了,而大盘蓝筹白马股的就被低估了,我们买股票在本质上是在乎的公司的未来的价值和未来创造出的价值,只是公司股票上市后,流动性变大,很多投资者更加在乎的是投机和炒作,很少在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而市场上白马股和蓝筹股公司的业绩较为问题,比如目前整个行业中市盈率最低的就是银行股,那为什么银行股的市盈率如此低,这里就涉及到公司的成长性的问题了,银行股每年的收益较为问题,而且增长率也很稳定,更加是银行的每年年报不公布,市场就能够大致推算出今年的盈利情况,所以每年收益情况都能够推算出,这些蓝筹股基本上毫无成长性而言,净利润要出现一倍以上的概率基本为零,所以市场给以这部分的未来价值继续大涨的概率较低,所以PE一般较低。
但对于小盘股科技股,比如今年的净利润5000元左右,但接下来的可能出现1亿元和2亿元的净利润的情况,原本按照市盈率的计算的话,银行股创造出的收益确实要花费那么多年,但对于科技股和一些小盘股而言,这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了,按照小盘股的每股的收益,每年收益不变的情况下确实要50年,但是公司的成长性较好的话,可能比银行股回到股票价格的价值所花费的时间要更少,这就是每种类型的公司的成长性存在很大的不一样,如果我们按照合理估值的去算的话,把每个行业的估值按照同一个水平市盈率去算的话,肯定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市盈率的具有使用方法
上面我们讲解到上市公司PE估值的大小和公司的成长性的之间的关系后,我们也知道并不是公司PE越低越好,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每个行业或者每个板块都存在合理的估值,我们参考公司的市盈率的大小来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蓝筹股和白马股PE10-20左右都属于正常情况,很多科技股的PE在50倍以上也较属于正常情况,但我们参考公司市盈率后,公司股价是否是高估还是低估,我们要去参考该行业的合理估值和其他同类型的PE情况,当目前公司的市盈率明显高于行业合理估值和平均估值,我们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风险,很有可能短期大幅度炒作后导致股市的股价上涨,或者最近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导致PE较高的位置,具体比较方法,我们打开F10,找到同行业估值比较。
第二,我们在分析公司PE大小时候,我们需要看下公司目前的规模大小,而规模大小主要参考是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小,当公司总市值在几百亿以上的公司,这种企业基本所有大型企业了,正常情况下企业越大成长性越小,当市值很大的情况,PE较高,比如PE都在100以上了,短期我们还是要注意这类个股处于被高估的状态,当一些市值较小的公司,比如二三十亿市值公司的,短期PE较高也属于正常情况,具体买与不买参与下面分析。
第三,在分析到一些小市值的公司短期市盈率较高的话,我们重点要分析该公司的成长性的问题,成长性最主要的参考就是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的情况,如果最近一段时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较多,而且持续性的增长,这时候短期市盈率较高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市盈率较高,净利润最近又出现持续性下滑的情况,我们要注意风险。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如此低的市盈率为什么股价不涨,又是个骗
如果从单一的收益来看,市盈率确实越低越好,并且市盈率越低的股票越有投资价值。
因为我们炒股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炒股能赚钱基本就两个途径:一种是股票分红的收益,另一种是赚取股票差价的收益。当市盈率越低,表明该公司赚的钱越多,这不仅能够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分红,同时还能推着股价上涨。只不过,现实中单从市盈率的角度去投资股票显然有些武断,因为市盈率也会存在一定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市盈率在14—20之间为正常水平,市盈率小于0则该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为什么现在银行股不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有些市盈率很低的股票,比如银行股有市盈率低于6的,这类股票为什么涨不起来的原因。
事实上大多数买入银行股的股民都是长期投资者,银行股一直以来有优厚分红的特点,可以为投资者带来额外的现金收益。甚至可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者更愿意把银行股当做打新的仓底长期持有,并不太在意银行股的短期涨跌。
从历史走势来看,银行股每次出现大涨行情都是在A股牛市期间,所以银行股的市盈率虽然很低,但是涨不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扩展资料:
银行股投资注意事项:
银行股是这轮行情主角,应该选择巨资参与银行股影子公司为主,参股券商、保险、信托等标的公司为辅,应明确这一大方向。
应选择参股已经上市的银行股为主,尚未上市的参股标的,只能作为概念视之。对于未上市银行股价值估算,最少应该打五折。应注意未上市公司是没有市值的,只能以净资产溢价计算价值。
应选择重仓银行股标的股票为主,通常以市值估算,并摊薄于每股持有量,拥有市值高者优之。要适时注意公司的减持和增持情况。也应注意,影子股市值超大股价活跃程度可能会降低。
人民网-银行让利1.5万亿对银行股有何影响
百度百科-商业银行股票
关于“股市看市盈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上官梓豪]投稿,不代表友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iukai.com/cshi/202504-22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友开号的签约作者“上官梓豪”!
希望本篇文章《股市看市盈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友开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股市看市盈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股市看市盈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们参考股票估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