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相对估值方法
相对估值法简单易懂,也是最为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对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其中:企业价值为公司股票总市值与有息债务价值之和减去现金及短期投资)
2、绝对估值方法
股利折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采用了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的股利或者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将其折现得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股利折现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内在价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获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获得的股利,以此类推……,k代表资本回报率/贴现率。
3、收益法之现金流折现
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预测自由现金流; r: 贴现率或资本成本)
贴现率是处理预测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初创公司的预测现金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贴现率比成熟公司的贴现率要高得多。寻求种子资金的初创公司的资本成本也许在50%-100%之间,早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40%-60%,晚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30%-50%。对比起来,更加成熟的经营记录的公司,资本成本为10%-25%之间。
公司估值是投融资、交易的前提。一家投资机构将一笔资金注入企业,应该占有的权益首先取决于企业的价值。
扩展资料公司估值启示与要点: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普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多采用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通常采用市盈率(市价与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净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比率)等指标,而计算市盈率或市净率指标时,所依据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由于核算方法的变化,新准则能显著改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投资者根据这些指标做出买进或卖出决策,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投资者必须重点关注新准则下核算方法有哪些重要变动。另外,投资者需谨记:
1、市场领先者通常拥有更高的估值。
2、大部分市场只有老大、老二、老三,其它都无足轻重。
3、必须有成长计划让公司业务超越目前状态,从而维持估值。
4、根据创建(复制)的成本来估算公司价值是愚蠢的行为。真正的价值在于顾客、收入、成长前景,而不是公司创建时花了多少钱。
百度百科-公司估值
在公司并购过程中,被并购方希望多卖点,并购方希望少花点。
但不论是多买点还是少花点,双方在博弈中要有一个靠谱的依据。
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公司价值,对并购双方来说是关键点。
公司估值,就是指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是一项对公司综合性的资产、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过程。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大类,这也是我国实践中普遍认可和采用的评估方法。
1.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在目标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从而确定其价值。
通俗点说,就是资产重置价格或者购买相同用途替代品的价格。所以,成本法的主要估值方法就是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
在对各项资产清查核实的基础上,逐一对各项可确指资产进行评估,并确认企业是否存在商誉或经济性损耗,
将各单项可确认资产评估值加总后再加上企业的商誉或减去经济性损耗,就可以得到企业价值的评估值。
重置成本法,最基本的原理类似于等式1+1=2,企业价值就是各个单项资产的简单加总。
这种方法的优点很突出,简洁明了,操作方便。
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没有考虑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能够带来的现金流等因素;同时忽略了不同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因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是1+1>2,企业的整体价值是要大于单项资产评估值的加总。
根据以往的实务经验,重置成本法一般用于国企的改制过程,会参考企业的净资产评估价值来交易。
因为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轻资产公司,靠的是创意或者模式,如果从资产的角度看,是不值钱的。
所以,轻资产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很少使用成本法来估值,使用市场法或者收益法来估值,更能突出它的成长性和未来所能带来的现金流。
2.市场法
市场法,是将评估对象与可参考企业或者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交易,进行对比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
它的原理是:假设在一个完全市场上,相似的资产一定会有相似的交易价格。
市场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并购案例比较法和市盈率法。
参考企业比较法、并购案例比较法:
把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和地位的标杆对象,通过获取其财务和经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乘以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从而得出评估对象价值。
但是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跟被评估企业同一或很类似的标杆对象,可以参考的经验数据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它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会有一定影响,不过进入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会对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有所帮助。
市盈率乘数法:被评估企业股票价格=同类型公司平均市盈率被评估企业股票每股收益。
是专门针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
比如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每股收益是1元,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30倍,那么它的每股价格就是30元。
在实践中,很多对非上市公司的收购也会参考这个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可参照的对象,有可参考的数据。
但是,被收购企业毕竟不是上市公司,那么相应的在估值上要打折扣、打多少折扣,就比较缺乏依据。
所以,此种可以作为参考的估值方法,与收益法进行比较和印证,来协商确定最终的估值。
3.收益法
收益法,是根据一项资产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根据计算公式倒推回来它的现值。
也就是说根据资产的未来收益来确定它现在的价值。
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贴现现金流量法(DCF)、内部收益率法(IRR)、CAPM 模型和 EVA 估价法等。
在实践中,这种方法需要依赖于对未来公司现金流量、收益的测算。
这种估值方法把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未来的价值因素都考虑进去,非常适合互联网、高科技一类的高成长性公司。
所以,一般情况下估值就会比较高。
缺点是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收益都是测算出来的,能不能实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如果估值很高,尤其原股东还要保留部分股权在被并购公司,投资人就会要求对赌。
作为投资人,可以花大价钱买公司,但是被并购方得承诺能够实现支撑这个价格的业绩,也就是未来的现金流和收益。
如果实现不了,原始股东要把部分股权补偿给投资人,也就是说,如果对赌失败,创始人丧失部分股权,甚至彻底出局。
企业发展有四个不同的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从实务经验来看,初创企业估值难度最高,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简单。
对于初创期的企业,给大家介绍下在实务届使用的估值方法:
1、500万元上限法
该方法要求不要投资一个估值超过500万元的初创企业。
当退出时企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初始投资时的企业定价越高,天使投资人的收益越低,当其超过500万元时,就很难获得可观的利润。
2、博克斯法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博克斯首创的,典型做法是对所投企业根据下面公式来估值:
一个好的创意100万元,
一个好的盈利模式100万元,
优秀的管理团队100万-200万元,
优秀的董事会100万元,
巨大的产品前景100万元,
加起来,一家初创公司价值为100万元-600万元。
初创企业的价值与各种无形资产的联系,通过这种估值方法清楚的展现,简单易行,并且相对合理。
关于“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元蝶]投稿,不代表友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iukai.com/cshi/202504-222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友开号的签约作者“元蝶”!
希望本篇文章《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友开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